伊斯蘭之光
  目前位置:首頁>>嚙踝蕭痚妧A>>|JI
費魯傑之戰將載入史冊
2004.7.30  2:22:40 PM      閱讀5044次
 (CNEWS﹐伊光編譯)
    在整個阿拉伯世界﹐從海灣國家的阿布扎比到北非的突尼斯﹐人們熱衷於談論伊拉克費魯傑的消息﹐因為在阿拉伯二十多個國

4月8日,費盧傑,美軍坦克被擊中燃起火焰



家﹐人們通過衛星電視、地方報紙、互聯網和街頭巷尾的廣告海報看到發生在伊拉克的戰爭﹐是現代阿拉伯人公開與西方帝國主義入侵的直接對抗。 這是費魯傑戰役的民間宣傳﹐全民一心﹐同仇敵愾﹐頑強抵抗﹐視死如歸﹐給遭受西方欺凌和壓迫的阿拉伯人長了志氣﹐滅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帝國主義的威風﹐但是也有人擔心﹐阿拉伯各國的民族情緒和反西方仇恨可能由費魯傑戰役引發全民總動員﹐在各國招募志願軍﹐組織抗美運動。美國的五角大樓軍事戰略家們在聽到費魯傑遭到阻擊對抗的信息也都面面相覷﹐出乎意料﹐去年開戰之前﹐他們擔心最多的是薩達姆訓練有素軍隊的抵抗﹐結果發現不堪一擊﹐全面潰敗。 美國人本來計劃可以平平安安以“解放者”的姿態堂而皇之地進入伊拉克收拾殘局﹐安撫百姓﹐高唱凱歌﹐下一步可以對整個阿拉伯世界﹐甚至“大中東”﹐以美國藍圖進行改造了﹐不料出了以費魯傑為代表的伊拉克人民力量的抵抗。


  今年4月﹐美國入侵的一年之後﹐四名美國人在費魯傑附近遭到伏擊。 電視畫面顯示﹐幾輛美軍汽車著火﹐週圍的伊拉克年輕人向車內的美國人扔石塊﹐然後拖出燒焦的屍體﹐用繩子拴在汽車後面沿街拖拉﹐跟隨的人們叫好﹐呼喊“真主至大”﹐最後把其中兩人肢解﹐剁成幾塊﹐用鋼絲繩吊在大橋的鋼索上示眾。 這是歐洲電視新聞戰地記者報道﹐美國人沒有看到這樣悲慘的一幕﹐因為白宮禁止演播﹐而美國人天天在電視機前等待布什總統預言的伊拉克鮮花和熱吻歡迎美國兵的場面。美國任命的伊拉克特派首領布雷默在電視上多次宣惡誓﹐發毒咒﹐咬牙切齒﹐並且向美國人民表示﹐此仇不報誓不罷休。 他立即派遣精銳的海軍陸戰隊配合空中偵察和掃射轟炸﹐把費魯傑圍個水泄不通﹐嚴密封鎖三個星期﹐每天發射無數槍炮子彈﹐城里的平民百姓天天都在流血﹐布雷默發誓說﹕“必將捉拿兇手﹐繩之以法。”


  費魯傑人民對美國特首的最後通牒報以更為堅定的抵抗﹐不予對話﹐使自以為是強大無比的美國部隊束手無策。 結果兇手沒有抓到一個﹐最後在國際輿論壓力下被迫徹圍。埃及當代文學家加瑪爾•吉塔尼說﹕“費魯傑的三星期對美抗戰是一部戰爭與抗戰的文學傑作。 費魯傑之戰將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美名﹐成為一個象征﹐說明在面對世界上最兇惡的敵人﹐不是沒有戰勝的可能性。” 他還說﹐費魯傑的抵抗運動給所有充當美國附庸的阿拉伯獨裁者們一個教訓﹐讓他們看到﹐比美國厲害的是人民的鬥志。 他說﹕“每當我在阿拉伯國家的報紙上看到阿拉伯領導人的講話﹐他們提醒伊拉克人民﹐除了放下武器投降沒有別的出路﹐因為美國太強大了﹐不能不害怕﹐我都對他們這副奴才像覺得好笑。 他們接受美國的鼓勵﹐勸導阿拉伯人民要好漢不吃眼前虧﹐接受被侵佔的事實﹐美國人只需要你們聽話好好過日子。 費魯傑的抵抗運動證明了﹐美國兵是紙老虎﹐並不是可怕得無法收拾。” 吉塔尼說﹐過去人們都不知道有一個費魯傑﹐那裡發生的史無前例的抵抗運動使這個城市出名﹐使人聯想到1982年以色列佔領下的貝魯特抗戰、1956年埃及對英法聯軍侵略蘇伊士運河的保衛戰和1799年拿破侖在艾克里(Acre)遭遇的浴血抵抗。


  利比亞大學的易卜拉欣•費爾加尼教授說﹕“費魯傑代表了現代阿拉伯的民族精神﹐象征了寧死不屈﹐不做亡國奴。” 由於阿拉伯現代各種新聞傳遞媒體的影響﹐費魯傑已經成為阿拉伯世界家喻戶曉的名稱了﹐許多地方用這個偉大的名稱為學校、體育隊、商店和新生嬰兒命名﹐例如巴勒斯坦一個難民營的主要街道﹐沙特阿拉伯首都附近一個小城市的大街﹐都改名為“費魯傑大道”。 在伊拉克﹐一個抗美游擊隊組織最新命名為“費魯傑戰鬥旅”﹐他們到處出擊﹐神出鬼沒﹐使美軍的坦克飛機和導彈無用武之地﹐成為廢鐵。 在阿拉伯國家的許多城市裡﹐支持伊拉克抗戰的當地民間組織為伊拉克人們籌款﹐他們展示的宣傳廣告都是費魯傑戰役的動人場面。


  在阿拉伯文的互聯網上﹐人們經常看到由費魯傑抗戰領袖扎爾卡維軍事顧問艾爾•沙密發佈的消息﹐人們都還記得﹐對費魯傑戰鬥的那一天﹐他寫道﹕“憑著真主的意欲和智慧﹐費魯傑人民將在戰鬥中獲得成功﹐使費魯傑成為一個英雄的城市、伊拉克聖戰者的堡壘。 他們將為全世界敢於對抗邪惡的人們樹立一個為正義而戰的榜樣。” 沙特阿拉伯的著名專欄作家達烏德•什里亞說﹕“阿富汗和車臣的穆斯林都在為正義戰鬥﹐進行自衛的聖戰﹐但對於阿拉伯民眾﹐最近的聖戰是在費魯傑。”他說﹐阿拉伯人不會報名參加費魯傑的抗美鬥爭﹐因為費魯傑的榜樣是﹐當地的人民應當勇敢地站起來保衛自己的家鄉和人民。


 

   
將本新聞發給好友


伊斯蘭之光工作室(islam.org.hk) 版權所有©